现象:
- 车间操作工需要做繁琐的纸质记录,记错了被客户查到很难堪!
- 报表需要人工统计,工作量大还不准确?
- 车间生产效率提升不上去?
- 车间设备维护保养管理不规范,导致设备损坏?
- 工装、模具、夹具管理不规范,找不到耽误生产?
- …….
解决办法:
其实这些问题的解决非常简单,我们做的这套系统里面的一些模块,就能针对性的解决类似的问题

企业的数字化改造:
企业的数字化改造就是把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升级改造。待改造的业务流程,往往是有些手工账的,或者容易出现人工错误,导致窝工等候,或者“缺料停机”,或者一切都准备好了,就差某个东西没能好,大家都需要等待一段时间。这样导致效率降低,甚至产生产品质量问题。而一个工厂每小时的固定成本折旧就非常高,更何况人员工资等都是按时间付的。所以说就需要用数字化来进行升级改造。
改造的过程就是软件来重新进行梳理流程,借鉴现有的业务流程,设计一个新的用软件融入进来的新业务流程。大家使用融合了软件的新业务流程后,很多过去的问题都不再存在,生成效率提高,车间每个人都很清晰未来一天内需要干什么,都提前把自己的工作准备好,让整个生成非常有序,效率非常高,最终的效果是成本大幅度下降,订单履约率提高,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很大的提升。
一个具体的例子:手工排产改为软件来排产
我们做的非常多的一个例子是“企业排产流程的升级改造”。
我们设计了一个排产软件,企业的计划使用软件把订单排产到设备,然后软件根据产能就能计算出来未来3天,每个设备会干哪个订单,每个订单从几点几分开始,几点几分结束。效果如下图所示:

这样原料、设备、模具等各个部门每天看一下排产图,就知道自己应该提前把什么准备好。如果对此有疑问,可以提前告知计划,什么原因导致无法生产,计划可以提前沟通客户,大家都能提前知道某个订单需要延期。这样就可以确保大家的工作都是非常有序的。不存在窝工,内耗。
此外,原料的需求的提前计算也是我们最长做的一个例子。
因为ERP往往只能算出生成需要什么,但是具体到每天、几点几分需要什么原料,ERP是计算不出来的。我们的软件可以算出来。当企业的原料种类非常多,或者存在共用料的情况下,让软件提前把每个班次的原料需求计算出来,这样原料配料的工作就非常有序。计算每日原料需求的界面如下图所示:

其他还有很多业务流程值得去升级改造:例如,生成记录的无纸化、扫扫码出入库管理、工装检具模具等管理、全员生产维护、还要很多质量相关的管理等等。我们为企业做了二十多年的这种软件定制开发,积累了大量有用的软件。每个模块都是企业真是存在问题,提出思路,然后我们做开发,最后企业应用软件,改造了过去的人工管理流程,并给企业带来的效益的提升。所以说,这些软件能涵盖企业绝大多数需求。但是,每个企业不同,并不是所有的业务流程改造对任何企业都是有意义的,这需要企业管理者自己去辨别分析,改造后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有多少?这都是需要企业管理者和我们一起沟通确定的。
总之:现阶段,我们软件的功能是帮助企业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。我们的产品的本质是一个“数字化车间”,通过车间纸质记录的无纸化,就是通过扫码二维码、PLC设备数据采集、电子标签(RFID)等手段,把现有车间手工记录转为电子的数据记录。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很多智能的算法,配合企业管理流程的升级改造,实现更高效,成本更低的智能制造。当客户的成本比竞争对手低很多的时候,就可以在竞价中获得更多的订单,获取高额的利润,并把竞争对手逐渐排挤出去,垄断整个市场。
我们的智能化升级改造的实施步骤如下:
第一步:车间数据收集
数据收集方式有多种,最常见的有:
- 【二维码与扫码枪】在第一道工序上,根据订单打印出在制品二维码标签,放置在产品上面,或者产品的周转箱上面。后续工序使用扫码枪扫描各自二维码,包括设备二维码、人员二维码、原材料二维码等,把这些数据关联记录下来,形成整个车间的主体数据框架。
- 【直接读取设备上的数据】通过读取设备的PLC数据,或者直接从注塑机等设备上读取数据。一般来说,这种方式也需要辅助一些二维码标签,做扫码开工等。但是比全用二维码更好的地方在于,直接从设备读取数据,更精准,避免因为员工忘记扫码产生的数据误差。
- 【电子标签(RFID)】有些企业我们使用电子标签,其原理和高速路上收费站的ETC是一样的。当在制品绑定有电子标签(RFID)经过时,读写器会自动读取到这个产品,并自动记录下数据,省去了员工使用扫码枪扫码的过程。这样不仅仅是为了省人工,而是数据更加准确。因为人工扫码还是容易遗忘的,这会造成数据不准确。



第二步:数据的利用
数据的利用有非常多的方式,具体需要根据企业的业务需求来定。下面举一些我们实际案例。
下图是订单进度图,通过自动的RFID电子标签,系统能知道当前每个订单的进度。下图的每个长方块代表要给订单。根据标准米速就,就知道每个订单的标准生产时间,所以长方块的长短表示需要时间的长短。最上面一行是时间轴。这样,整个工厂都清晰的知道每个设备当前在干什么,接下来3天内分别干什么。因此,原料供应、设备准备、辅料的准备等都可以让系统给自动计算出来,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完美匹配,一切都是“Just in time”,生产效率提高到最大,生产成本降到最低。

下图是设备维护的“数字化大屏”,能清晰直观的展示出最近30天内,全车间的设备故障趋势,为全员生产维护(TPM)提供了数据支持。采用四块50寸的拼接屏来展示,当客户参观审厂时,能感受到颇具科技感的现代化的生产制造管理技术,对我们的管理水平,产品质量会更加有信心。

下图是一个原料需求计算界面。 ERP、SAP等软件,因为无法实现排产至设备,无法知道设备每分钟的原来需求,而我们的软件可以准确的知道未来任意时间内,订单的执行进度,所以就知道任意时间内原料的需求。这样可以让整个车间的物料供应像流水一样顺滑,一切“Just in time”。

我们做了二十多年的企业软件开发定制,各种图片,案例非常多,限于篇幅不再一一展示。如有需求,我们可以视频会议,或者其它方式详细沟通了解。
最后:产生的效果
我们的一些非常成功的客户最终做到:
第一阶段:上软件对企业管理进行智能化改造,成本降低20%,由此就可以竞价中抢到大量的订单,让车间设备空置率降低,甚至需要购买新设备扩产。
第二阶段:成本降到竞争对手一下,竞争对手由于订单太少,导致固定成本无法抵消,亏损更加严重,其成本价进一步升高,最终被淘汰出市场。
第三阶段:我方的订单翻倍提升,固定成本被进一步摊薄,利润大幅提高。
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,因为现在的市场情况是:客户都喜欢把多个订单打包一个很大的,例如几千万的,然后竞标。谁的价格低就是谁的。而且上千万的大订单没有不竞标的,所以成本成了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,所以,通过上软件来实现企业的智能化改造,实现柔性制造,已经成为一个必须品。
对我们软件开发商来说,也真实的获得很多利益:我们发现客户车间订单量扩张后,会进一步引起更多需求。例如:仓库业务太多需要让我们再给上一套仓库的扫码出入库系统;员工太多了,需要一些电子化员工培训模块;车间事情太多需要安灯系统、快速响应等很多其它模块。
虽然我们服务的每个成功的客户,都花费了我们好几年的精力,但是最终确实做到了双赢。当客户管理提升上来后,客户企业本身获得辉煌的发展,也对我们产生了很深的信任,会给我们更多的软件开发订单,实现了一种双赢的局面。
总之:通过这些定制化的先进企业管理软件,可以解决很多过去人工管理方式无法解决的问题,实现先进的智能制造,最终让企业构建出自己的“核心竞争力”,赢得客户,赢得市场。
价格范围:
我们采用鼠标拖拽的界面设计器、和中文编程的脚本语言-龙语言,可以快速的适配各种需求,所以现在报价都比较低:
- 1000元之内,可能是100元:
如果能恰好适配,下载既可以用,不用我们的技术人员针对性的做拓展开发,你可以免费使用。
或许你需要我们给安装软件,简单的培训,价格也不会超过1000元。 - 5000元之内:
如果基本能适配,需要很少的拓展开发,我们的心里价位是5000元之内。
这个“很少的拓展开发”包括涉及符合你们想法的在制品二维码标签。查询条件或排序方式等优化
这个心里价位其实是一个软件开发工程师一周工作量的报价。 - 几万至几十万:
我们是定制化开发,我们的软件可以根据客户的想法不断的修改,车间制造管理是个内容非常多的模块,例如:自动计算模具的模次来代替人工统计,这需要针对注塑机增加硬件模块来采集数据,那个工作量和复杂度都是非常高的,我们也需要组织人力物力去给客户实施,一般这些项目报价都在十万块以上。但是价格和项目给企业带来的效果和收益相比,对车间来说仍然是很划算的。
这要看客户的具体需求而定。
如果你们的企业比较大,问题也比较繁琐,我们可以长期为你的企业服务。
我们的很多客户都是年产值几十亿的大企业,他们的业务确实非常繁琐,所以需要一个团队长期按照他们的想法给定制开发。
这时,我们会安排人员先相互沟通,了解企业业务现况,并出一份《软件需求规格书》及《购销合同》,并按照企业的采购流程去做。价格看项目需求的难易度,几万块的和几十万的我们都做过。 - 100万以上:
如果是包含车间自动化,例如我们的一个视觉检测项目,可以直接节省几十个质量检测人工。但是这些项目需要一两年的调研、开发、实施,我们付出的人力物力是很高的。其硬件+软件成本有时会超过1000万,也是很合理的。
这些自动化项目的投入产出是显而易见的:“如果节省的人力成本,远远高于自动化改造费用,那肯定是个好项目”,如果自动化改造节省的人力低于改造费用,企业肯定不会上的,除非是出于产品质量方面的提升等其它因素。
从最低端到最高端的智能制造车间,我们都做过很多成功案例。
有丰富的项目经验。而现在我们做全国推广,价格可以降得非常低。
如果你有需要,请直接联系我们在车间生产管理软件方面的售前技术顾问,他可以给你更详细的交流,确认我们的产品是否真的能帮到你。

主题测试文章,只做测试使用。发布者:admin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inuotai.com/2025/07/16/all_shengchan/